蕭人瑄 – 環境教育、動物行為與人類之關聯性

by Kelly Huang

蕭人瑄/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

摘要

環境教育著重透過「人」來使其所處的環境更美善,從培養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到永續公民養成皆屬之,這類抽象的能力或素養,需要透過對思想概念和行為表現的檢驗來呈現,研究方法可為質化、量化或質量混合。動物保護被認為是環境教育領域中的一部分,是基於非人動物是環境的一部分,但因為人們對待牠們的行為不妥而形成社會中的「問題」。不過,因為講者本身的求學經歷,在動物保護教學的實踐上會納入「動物行為」領域內涵,並以E.O. Wilson博士的親生命假說為出發點,認為人們會本能地想要與其他生命型式有所接觸,也因此能夠從此種接觸的親身經歷中產生學習。這些接觸是透過五感與非人動物個體產生連結,主要以視覺(觀察行為)和聽覺(聆聽叫聲)為主,並在觀察紀錄的同時,去覺察內心生起的感受與想法,以理解自己與觀察對象間的關係,並進一步基於對對方的理解,來思考自己可以如何表達友善或是避免對對方產生傷害。這類較偏向態度或信念的探究,除了鼓勵人們思維「如何透過與動物接觸的經驗來提升自己」,也可以連結至幾乎所有有關人與動物接觸的議題(例如:動物園、人與動物互動),而從覺察此種關係所衍伸出對當前現況的思辨,也會是值得研究的主題。

講題錄影

簡報(如欲引用內容,請來信詢問)

延伸閱讀

© 博客來
護生畫集

作者:豐子愷
出版日期:2012.09.01
出版社:上海譯文出版社
ISBN:9787532759408

 

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
動物朋友的贈禮:拜訪黑猩猩對志工環境認同與解說的影響
Gifts from Animal Friends: The Influence of Visiting Chimpanzees on Volunteers’ Environmental Identity and Interpretation

作者:林孟樺
指導教授:王順美
學位類別:碩士
校院名稱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
系所名稱:環境教育研究所
論文出版年:2019
DOI:http://doi.org/10.6345/NTNU201900989
全文下載:華藝線上圖書館

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
從動物保護檢查員眼光探討臺灣犬貓相關社會問題—人與犬貓的權益衝突
Understanding problems of dogs and cats in Taiwan from animal protection inspectors’ point of view— discussion about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men and the animals

作者:郭人毓
指導教授:王順美
學位類別:碩士
校院名稱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
系所名稱:環境教育研究所
論文出版年:2020
DOI:http://doi.org/10.6345/NTNU202000106
全文下載:華藝線上圖書館

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
動物同理心課程成效之研究–以臺北市立動物園黑猩猩戶外教學為例
The Effects of Empathy for Animal Education: Chimpanzees at Taipei Zoo

作者:鍾嘉怡
指導教授:王順美
學位類別:碩士
校院名稱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
系所名稱:環境教育研究所
論文出版年:2021
DOI:http://doi.org/10.6345/NTNU202100025
全文下載:華藝線上圖書館

2021 為動物發聲:動物保護議題跨領域的學術x教學x實務工作研討會

活動介紹活動入口網站
主辦單位:教育部、中興大學「浪愛齊步走-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」計畫臺大永齡「關懷生命、愛護動物」專案計畫、臺灣動物與人學會

You may also like